首页名医简介团队成员学术思想临床医案弟子传承图文资料
您当前的位置 : 医疗管理 >> 全国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 >> 弟子传承
读《金匮要略·水气病脉证并治》辩证鼓胀—王静
2023-08-02 10:31

  鼓胀病名首见于《内经》,如《灵枢·水胀》篇云“鼓胀何如?岐伯曰:腹胀,身皆大,大与肤胀等也,色苍黄,腹筋起,此其侯也”,详细地描述了鼓胀的临床特征;再如《素问·腹中论》记载:“有病心腹满,旦食则不能暮食,……名为鼓胀,……此饮食不节,故是有病也”,阐述了鼓胀的病因病机。至汉代,张仲景在《金匮要略》中列“水气病脉证并治”篇,其中虽未提及鼓胀病名,但有以腹大胀满为主要表现病症,可辨病为鼓胀,从肝脾肾三脏论述,对后世鼓胀病因病机、治疗的认识影响重大。今详读《金匮要略》,浅析一下对鼓胀的认识。

  《金匮要略》中,以“腹大”为主要表现的,可以辩为鼓胀条文共有三条,均在“水气病脉证并治”。第一条“肝水者,其腹大,不能自转侧,胁下腹痛,时时津液微生,小便续通”。本条言及“腹大”,且甚不能自转侧,当辨病为鼓胀,病位在肝。故尤怡曰:“肝之府在胁,而气连少腹,肝之水不行,则腹大不能转侧,胁下腹痛也。时时津液微生,小便续通者,肝喜冲逆而主疏泄,水液随之而上下也”。第二条,“脾水者,其腹大,四肢苦重,津液不生,但苦少气,小便难”。本条亦言及“腹大”,甚则四肢苦重,此也可辨病为鼓胀,病位在脾,源于脾主升清,脾主四肢。尤怡注:“脾主腹,而气行四肢,脾受水气则腹大,四肢重,津气生于谷,谷气运于脾,脾湿不运,则津液不生则少气,小便难者,湿不行也”。第三条,“肾水者,其腹大脐肿,腰痛不得溺,阴下湿,如牛鼻上汗,其足逆冷”。本条也言及“腹大”,甚则脐肿,伴有腰痛不得尿,辨病当为鼓胀,病位在肾。程林释:“肾者,胃之关也,关门不利,故令聚水而生病,是以有腹大脐肿之证也”。尤怡亦曰:“身半以下,肾气主之,水在肾,则腰痛脐肿腹大也。不得溺,阴下湿如牛鼻上汗,其足逆冷者,肾为阴,水亦为阴,两阴相得,阳气不行,而湿寒独胜也。面反瘦者,面为阳,阴盛于下,则阳衰于上也”。

  后世医家受《金匮要略·水气病脉证并治》启示,认为鼓胀病变脏腑为肝脾,久则及肾,故在治疗上,脏腑辨证为主,注重从肝脾肾三脏的功能着手,从肝脾肾三脏论治。

  《格致余论·阳有余阴不足论》有“司疏泄者肝也”,若肝气疏泄功能失常,气机郁结,亦会导致津液的输布代谢障碍,形成水湿痰饮等病理产物,日久即可形成鼓胀,治疗上当以恢复肝脏的疏泄之能,使气机通畅,津液得以输布,故疏肝理气为主,方可用柴胡疏肝散加减。

  《内经·经脉别论》曰:“饮入于胃,游溢精气,上输于脾,脾气散精,上归于肺,通调水道,下输膀胱。水精四布,五经并行”,由此可见脾居中焦,为水液输布之枢纽。故后世医家尤为注意脾脏对水液代谢影响。《医学入门》有:“脾阴受伤,痰饮结聚,饮食之精华,不能传布上归于肺,下注膀胱,故浊气在下,化为血瘀,郁久为热,热化成湿,湿热相搏,遂成鼓胀”。《景岳全书·气分诸胀论治》亦有:“脾土受亏,传输失职,正气不行,清浊相混,乃成此证”。其治疗上,当恢复脾脏的枢纽作用,故补益脾胃,淡渗利湿,如《景岳全书·气分诸胀论治》有“察其病由中焦……宜参、芪、白术、干姜、甘草之属主之”,方选用实脾饮加减。

  《素问·逆调论》云:“肾者水藏,主津液”,其意为水液的代谢有赖于肾阳的蒸化、开阖作用。肾气失于蒸化,开阖不利,则清者不能转输于脾,浊者不能下输膀胱,水液停滞。故《素问·水热穴论》才有:“肾者,胃之关也。关门不利,故聚水以从其类也”之说。治疗上当温补肾阳,化气利水,恢复肾阳的蒸化、开阖作用,如《景岳全书·气分诸胀论治》有“察其病由下焦,……宜人参、熟地、当归、山药、附子、肉桂之属主之”,方可用肾气丸加减。

  肝脾肾三脏不仅能够单独导致鼓胀,其间相互影响相互延及,加重鼓胀病情,故治疗上当兼顾三脏。《景岳全书·气分诸胀论治》中有:“怒气逆于中焦,或胀或痛者……”,《医学入门》中亦有“因怒伤肝胜脾者”,此均是鼓胀由肝及脾,肝属木,脾属土,故肝病常及土。《素问·玉机真藏论》云:“脾为孤脏,中央土以灌四傍”,故脾脏功能失常,则水液不能下属膀胱,肾脏气化功能障碍,所以脾病可以波及肾脏。另肝肾同源,肝属木,肾属水,肝病日久必损及肾脏。所以在治疗鼓胀病时,应当抓住病变的主脏,但也不可忽视相关脏腑病变。

  另外,鼓胀的病变脏器在肝脾肾,在恢复各脏的功能的同时,治疗上要特别注意通利小便。《金匮要略·水气病脉证并治》曰:“病水腹大,小便不利,其脉沉绝者,有水可下”,其指出了利小便,是治疗以“腹大”为主要表现的鼓胀的重要治则。后世《景岳全书·气分诸胀论治》在总结前人的经验时亦曰:“如或水道不利,湿气不行,则当助脾行湿而佐以渗湿,如猪苓、泽泻、茯苓之属”。故治疗鼓胀通利小便亦是不容忽视的。

  总之,《金匮要略·水气病脉证并治》三条有关“腹大”的条文提出了鼓胀的病变脏腑在肝脾肾,后世医家在前人的理论上结合临床实践,总结出在治疗鼓胀病上应当注意与鼓胀发病相关的脏腑的机能改变,重在恢复脏腑功能,并且灵活运用通利小便之法。

  老师点评:该篇学习心得,从《金匮要略》原文出发,总结了历代医家对于“鼓胀”的认识,《素问· 至真要大论》曰:“诸湿肿满,皆属于脾”,“诸腹胀大,皆属于热”。《三因极-病证方论》:“鼓胀……或感寒暑风湿,随其经络传至阳明,致肿满者,属外所因。”由此可见,六淫之邪,皆可致胀,其中,又以湿热者为多,湿热困脾,脾失运化,升降失职,水湿内停,聚而成胀。临床上,要抓住主症,准确辩证,才可以药到病除。